
大理巡山殿(土主庙)
时间:2017-05-01 16:02:22 已有
人关注

大理巡山殿攻略:
巍宝山不仅是道教名山,更是大理南诏国发祥地。山间建有南诏土主庙,为祭祀历代南诏诏主而建。
土主庙,又叫巡山殿,或巡山土主庙。歇山式大殿中的塑像即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两旁站立侍者,文武各一,均穿彝族服装。巡山殿门前有几副对联,内容均与细奴逻和南诏国历史有关。
大殿内祀南诏始祖细奴逻。塑像头戴高筒王冠,身穿圆领宽袖长袍,神态庄严。左右塑一文一武两侍者,文官为波罗旁,武将为郭郡矣,都身穿彝族服饰。过厅内供奉着唐建宁(今红岩)国王张乐进求女儿细奴逻的妻子,俗称三公主。
“土主”是彝族祖先崇拜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为本民族或家族的保护神。相传,细奴罗夫妇在巍宝山耕田种地时,太上老君变成一位美髯长须老者,李天师、张天师分别变作两童子一齐前来试探细奴逻。老君见他们夫妇为人善良诚实,便在耕地用的耙子上用羽毛扇敲了13下,预言细奴逻的子孙后代将富贵为王。果然,细奴逻后来成了南诏第一代王并沿袭共13世。
揭开神话传说的面纱,其实它反映的是南诏国初期的一段历史。唐贞观初年,细奴逻随其父从哀牢山为逃避仇家追杀来到巍宝山,细奴逻的蒙氏乌蛮(彝族)家族耕牧于巍宝山脚下的前新村,依仗优越的自然条件,蒙氏家族日渐富庶,细奴逻逐步跻身于蒙舍诏贵族阶层。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逻取代了张乐进求建宁国大将军的位子,建大蒙国,建都龙于山,称奇嘉王。这时,洱海地区有六个较大的部落,史称六诏。因蒙舍诏在六诏最南方,故称南诏。南诏历经细奴逻、逻盛炎、盛罗皮、皮逻阁四代共89年的励精图治,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南诏国。
此后,人们由此派生出了“老君点化细奴逻”、“细奴逻死后被玉帝封为巡山神”的宗教传说来。实际上,它和著名的“南诏起因”的《南诏图传》画卷中观音点化细奴逻的传说故事都源于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但它说明了这样一个史实:由汉族地区传入巍宝山彝族地区的五斗道教,经历了根植于彝族土主崇拜的原始宗教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巍宝山道教兼融土著民族原始宗教的特点,造就了细奴逻这位历史人物“土主巡山神”的双重神职身份。
巡山殿是巍宝山较早的殿宇之一。最初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时期,以后多次复修。清咸同年间毁于兵乱。光绪年间再次修复,由过厅、厢房、大殿组成。现今殿宇1980年后多次修复。
“新村流源远,始祖奴逻耕巍岭;彝族衍庆长,南诏发祥在巍山。”联中“新村”指巍山后山山下的新村---彝族聚居村,当年细奴逻居住这里。巡山殿,始建于细奴逻之孙盛罗皮。彝族群众视细奴逻为土主,新村及附近彝族群众每年来这里两次举行祭把盛会。一次是农历九月十四日,相传这一天是细奴逻的生日。另一次是正月十五,这一次来祭祖,同时将自己已故的亲属的灵牌在这殿前焚毁,让亡魂归祖庙。
每年农历1月15日,巍宝山附近的彝族群众聚集这里,举行盛大庄严隆重的集体祭祖仪式。祭祀完毕,傍晚时分,燃起堆堆篝火,彝族青年男女,合着芦笙的节拍,纵情地打歌欢唱,成为巍宝山风景区重要的彝族民俗活动。
位置: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巍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门票:巍宝山门票60元
开放时间:8:00-18:00
交通:
云南大理下关风车广场客运站有班车发往巍山县,中巴车费15元,车程约1.5小时
巍山客运站出来后,可以搭乘摩的到巍山古城,车费5-10元。
也可以走路到巍山古城,走路约10多分钟
从巍山客运站或巍山古城出发,均可拼车或包车前往巍宝山,一般为面包车拼车10元/人,包车60元--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