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 > 大理 > 祥云县 >

水目寺塔(渊公塔)

时间:2017-05-29 15:19:15 已有 人关注

水目寺塔简介:
 
从祥云县城往西南方向,车行20公里,便到了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山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旅游风景区。沿着修葺一新的盘山路前行,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公路前方小山上的一座新塔,而水目寺塔则掩映在新塔对面的绿树丛中,松柏苍翠,古塔辉映,完全是一幅典雅悠远的中国古建筑样式,此塔为纪念大理国护法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
 
史志中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大理国时期(公元938-1253)所建。据现存水目寺内的《渊公塔铭碑》记载,水目寺为南诏龙兴四年(公元813)普济庆光禅师所建。而寺前密檐塔为纪念大理国护法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渊而建,因此又称“渊公塔”。
 
踏着布满伤痕的石台阶一路往上,环绕挺拔古朴的水目寺塔的建筑依稀可以找寻。水目寺塔孤寂的立在曾经是寺抱塔宽宽的台基上,48个石柱墩让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飞虎队为历史留下的中国古建筑的辉煌。土黄略带朱红的色彩构成水目寺塔厚重的容颜,那些曾经寄托人们思想和心灵的壁画,斑驳残缺、若影若无,如同水目寺塔的历史,充满梦幻。
 
水目寺塔为密檐式十五级实心砖塔,通高18.17米,水目寺塔,又称寺抱塔。按《水目山志》记述:水目寺塔与崇圣寺三塔的布局一致,水目寺塔的建筑时间应该为大理国晚期。此外,该塔外有寺环抱,这使其在云南佛塔建筑中成为独一无二的建筑样式,并在全国也属罕见。今天,在塔的第一重基座上,还分别排列了48个石柱墩,其中四周20个,内侧20个,塔身四角各有2个,这是寺抱塔建筑留存的印记,虽然民国后期寺毁塔存,但幸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飞虎队为我们留下了航拍的寺抱塔全景图,对我们研究和了解寺抱塔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影像。
 
水目山北岗有一片罕见的墓塔林,占地17500平方米,有墓塔72座,为云南目前发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塔林,在全国塔林中也名列前茅。水目山塔林为研究滇西地区的佛教禅宗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塔林始建于宋嘉定四年(1211年),规模大小不等,造型风格各异。塔身为纺锤型,塔顶呈宝珠型,整座墓塔呈宝塔型,基座为六方形或四方形须弥座,上有卷云纹、莲花纹及人与兽的图案雕刻。基座底下均设有墓室,四壁有台架龛洞用以置放历代僧尼的骨灰罐,其中最大的墓室可置放200多个。所有墓塔从上到下全用沙石砌成,并沿山岗成梯级排列,错落有致,掩映在莽莽苍苍的松林中。远远看去,塔林和松林交相辉映,影影绰绰,另有一番景象。
 
在水目寺塔和北岗塔林短暂的停留之后,我有一种叩问历史的疑惑感,我们的古人为什么会纷至沓来的选择水目山,为什么会留下如此众多的塔林,难道是大理国达官贵人的先驱示范?还是水目山真有安静人们心灵的光泽?或许,历史将永远留下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位置: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城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
Copyright © 2017 爱行客旅游 爱行客旅游移动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