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明山地质公园寻芳台
时间:2017-06-30 15:07:12 已有
人关注
一路富有情趣的甲骨文别具匠心地布置在我们的游步道两边,沿途的手足道、寻芳台、拾贝岭、神鹰岩、灵壁台等多处都布置有不同系列的甲骨文,您或许可以停下脚步细作赏析。
希望我们的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不妨来了解一下古代文字的奥妙,增加一些趣味性和知识性。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它是研究我国文字起源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最早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那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后成为了废墟,后人便称为“殷墟”,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
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各方面,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走在这甲骨文点缀的游步道上,四明古韵油然而生,诗情画意浮上心头。
这里的甲骨文展板以“手”和“足”偏旁为主,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字?
首先,甲骨文文字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又称“卜辞”。因为占卜最多用到的是“手足”,所以“手”“足”偏旁的文字很多;第二个原因,古代劳动人民还不充分具备利用机械劳动的技能,只能用双手双脚一点一滴拼搏生活。
成语“胼(pián)手胝(zhī)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胼和胝是指老茧。指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手脚生了茧,形容经常辛勤劳动。大家仔细看,这些“手”“足”偏旁的甲骨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路边这口泉眼有个美丽的名字——女儿泉,和前面的裂隙泉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从含水风化层里直接渗出来的。听到女儿泉的名字,你是否会想起《西游记》中那个同名的女儿泉呢?不过大家放心,这口女儿泉没有让男人也怀孕的功效,只是想要女儿的朋友不妨饮上一口泉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哦。
在路边我们会看到几个小泉眼,这是从风化层中吸出来的泉水,在一个平面上经过聚集才形成的。有一句歌词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水滴石穿,万涓成河,大自然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
电话:0574-62346222
地址: 余姚市四明山镇大山村
开放时间:8:30-16:30。
门票信息:60元/人(4D影院);景区导游讲解服务收费标准:50元/次。
周边公交信息:
朱曹 - 公交站 616米
途经公交车: 余姚637路
悬岩 - 公交站 861米
途经公交车: 余姚637路
自驾路线:从余姚高速汽车站进入北河沿路,行驶340米;右转,进入新建路,行驶800米;右转,进入南滨江路,行驶1.3公里;左转,进入西石山南路,行驶270米;右转,进入世南西路,行驶3.9公里;左转,进入河潭路,行驶1.6公里;请直行,进入余梁线,行驶14.5公里;请直行,进入三三省道,行驶11.4公里;右转,从三三省道到百悬线,行驶8.5公里;左转,进入百悬线,行驶20.5公里;右转,进入黎白线,行驶5.6公里;右后方转弯,从黎白线到四明山地质公园,行驶1.3公里;到达四明山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