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尺道遗址
时间:2017-07-23 09:40:27 已有
人关注
五尺道遗址景区攻略:
秦朝时修筑的五尺道从东至西横贯马龙县境。五尺道上青石铺成的路面,镌刻着岁月留下的印记,这是千年的磨砺,也是历史前进的足迹。回望五尺道,青石路面上深深的马蹄印,仿佛悄然开放的花朵,释放着远古的幽香,撩人遐思,它们像一只只精美的酒杯,满盛着行人们酸甜苦辣的风情故事,让人用想象去品饮,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诗中的刀剑,宋词中的花朵,元曲中的柔情,以及那边走边唱的马铃声。瞭望“五尺道”,岁月沧桑,世事巨变。由古至今纵贯在马龙境内的“谈虏山”山系天堑,今天变成了四通八达的坦途。
秦朝大军征讨到那里,道路桥梁就修到那里,从宜宾修至昆明的道路,因有五尺宽,故得名“五尺道”。如果在平坦的路段,只需开五尺宽的槽,镶嵌铺路石块或石板就可以了。但沿途山高坡陡,修筑非常艰难。道路最难修的有两段,盐津的豆沙关和马龙的关索岭、红军哨路段,受高山阻挡,有的必经之地为坚硬的岩石,必须开山凿石。遇到这样的情况,秦军就用火烧石头,再浇上冷水,让石头爆裂,然后镶嵌铺路石,闻名遐迩的五尺道就是这样筑就的。
秦以后的各朝代,都对五尺道进行过维修,一度时期称“普安入黔旧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马龙对此路进行维修,称“中大路”,又称“通京大道”,今天也称“古驿道”或“茶马古道”。被誉为南方的丝绸之路,历史上运进盐巴、棉花、布匹、丝绸等物品;运出云南的茶叶、锡、铜以及其它云南所产物品。五尺道在促进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昆曲高等级公路修建之时,除马龙东段以外,基本沿五尺道路线,多处与五尺道相交错,为了保护这条留有古道遗址的路段,省、市、县对保护古道也作出了贡献。1993年初省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省文化厅沿高等级公路勘测桩进行文物考察,组成了由省考古研究所、市文物管理所、马龙县文化局组成的考察组,沿马龙至易隆段翻山越岭考察。昆曲高等级公路一般是不设弯道的,原设计路面,覆盖了红军哨村山凹的秧田和村旁的一段古驿道,在历史文化名村黄土坡村旁,原设计擦着村东边的一间烤烟房而过。但考察组经过实地调查,在考古调查报告中,注明了勘测桩的编号,说明了需要保护的古驿道、秧田和黄土坡村。为此,为了保护红军哨的古驿道和秧田,公路向村西转了一个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村黄土坡,在乌龙箐村东又转了一个弯;为保护千年的古驿道,高等级公路在这里破例地转了一个S形的弯道。
位置: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