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居蝌蚪崖
时间:2017-10-05 11:08:24 已有
人关注
蝌蚪崖,海拔800多米,崖顶是一块垂直悬挂四方平整边框分明的岩壁,大小600多平方米,传说的蝌蚪文就刻录于此。绝壁布满了日纹、月纹、虫纹、鱼纹等奇异图案符号,状如蝌蚪,蝌蚪文,也成为中国八大神秘古文字之一,南朝孙诜著的我国第一部地方志《临海记》就称韦羌山“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以蝌蚪文为最难,其他七种文字或存于书,或现于出土器物,或刻于木石,或镌于石壁,都有据可查。而唯独蝌蚪文扑朔迷离,至今还难见真容。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为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文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是指先秦时期的古文。因而,如能破译蝌蚪文,对于我国古文字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蝌蚪文乃大禹治水刻石记事而成,距今已4000多年。东晋义熙年间,周廷尉意欲破译,“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陈襄,在任仙居县令时,曾诗云“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蝌蚪事何如?盘盘英气自纡余,宛有神仙此地居。
天子正求伊与吕,如何不见起樵渔?……”之后,历代探秘活动时有发生,而皆无功而返。前些年,有人悬索拍照,因侵蚀重字迹模糊而无法辨识。这究竟是先人刻就,还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家何振明教授考证后认为,这是自然天成的典型的火山岩,但这个四方的边框是人为凿出来的,是“哑示语”,其用意来自于一个遥远且曲折得无法言说的历史,古人在蝌蚪形状的岩壁上凿一个框,是为提醒后代记住自己是“河妈”(意为黄河妈妈,谐音“蛤蟆”)的子孙,自己的祖先来自黄河流域。下齐村建于清代的齐氏祠堂石柱有这样一副对联:“蝌蚪毓人文想当年泥马渡江声灵赫濯,韦羌钟秀气知先世汝南启宇瓜瓞绵延”,是否正好暗合佐证了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说法?
地址:仙居县白塔镇
电话:0576-87038686
门票:125元(门票);
索道:100元(索道)上行55元,下行45元。
班车:从仙居汽车站乘坐直达神仙居景区的班车即可。
交通:1.从诸永高速(温州方向)神仙居出口下(约5公里到达景区)—神仙居景区;2.从台金高速(金华方向)白塔出口下(约7公里到达景区)—神仙居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