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 > 大理 > 永平县 >

博南山花桥小镇

时间:2017-05-27 17:05:12 已有 人关注

花桥小镇简介:
 
坐落在博南山东麓下的花桥古镇,是西南丝绸之路上最有特点也最有文化意蕴的幸存不多的一脉遗迹,东汉永平十二年即为博南县(今永平县)的治所。古镇之所以盛名以负,主要得益于穿镇而过的那条素有“南方丝绸之路”称誉的“博南古道”。
 
远在西汉时期,这条古道即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民间商道,由此可达印度、阿富汗等西亚诸国。古镇人至今依然传唱着“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的苦歌。透过这悲怆的谣曲,仿佛又让我们看到了那一拨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商贾马帮,远出蜀疆川地,历尽艰难险阻而来,再缘博南古道逶迤西去,把四川出产的华丽而名贵的丝绸和华夏古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明,远播它乡异国。沉郁的旋律,孤傲的韵味,使得我们在今天听来,依然不免要生出许多的感慨。
 
走进了幸存的古镇。只见三米多宽的青石古道,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古道两旁,钢混楼房与土木院落杂沓交织,相衔相拥自成格局。从那些衰朽但却不失气势的瓦屋,颓废但却不失凝重的墙垛上,依旧能够窥望到古镇昔日的辉煌。古镇有些人家的门楣上,至今仍然悬挂着明清以来朝廷和地方颁赠旌表的“苦节艰贞”、“见义勇为”等牌匾楹联。旧时光的气息和浓厚的人间烟火味弥漫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随时都能让人感触到古镇所历经的那种沧桑和久远。
 
古镇西面一山俨然屏立,森森古木荫翳其上,缈缈烟岚迷离其巅,此山便是我景仰已久的博南山。在云南西部,博南山虽然奇秀不敌苍山,险峻不压鸡足,但名头却大。《华阳国志》中就有“博南县西山,高三十里,越之渡澜沧水。汉武帝通博南山道即此。”的记载。大清嘉庆皇帝曾“金口”赐封它为“西南第一山”,甚至连《辞海》一书中,也能查阅到有关它的词条
 
从古镇上山的道路,正是昔日的丝绸古道,青一色的麻花巨石铺就的路面,像一条懒散的憨麻蛇般在深邃的丛林中盘来绕去。山顶的关楼前横曳着一株非常奇特,古迈之气淋漓却依旧生机盎然的山茶树,高约两丈,粗约两米,每年的初冬开花,到了仲夏季节才会完全凋谢。花为九芯十八瓣,大若盏碟,艳似朱丹,是古镇传世的异卉奇花。在永平的许多家养花户的园圃里,都有以它为本嫁接成活的后代茶花,艳丽而不妖冶,斑斓而不花哨,果然不是普通的俗种。
 
古镇有自己的“街天”,街场就设在博南古道穿镇而过的这一段青石巷道上,细瘦的巷子到处乡音杂沓摊位罗列。这里喊“箐沟洋芋一角”,那里喊“山地萝卜八分”。两旁那些或宽或窄或古老或现代的店铺,也老早便敞开了门面。照看铺面的小女子老婆婆,全都是一脸的温馨一脸的灿烂,那神情陶陶然中不乏几许的甜美得意和精明练达。看得出,各家的买卖都不错,居家小日子都过得滋滋润润无比瓷实。置身于人头窜动,烟草味,汗臭味,羊皮褂子的腥膻味混合交织的小巷中,这个摊位瞅瞅,那个铺面瞄瞄,买不买东西到在其次。那种久违了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那份浓郁的乡风乡俗和那种质朴散淡的村野气息,才是醇厚的包谷老烧般最叫人心醉的。
 
位置:云南省大理市大理至永平县博南山东麓下
Copyright © 2017 爱行客旅游 爱行客旅游移动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