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洞古生态村(国家3A级)
时间:2017-08-27 09:52:58 已有
人关注
郭洞不是洞,是个古村落,有环抱成群的大树,清澈的山泉,古老的民舍和拱桥。古人对村落的布置很是讲究,山上种树可以防止泥石流,很多六七百年的古树,河边有水利设施帮助农业生产。当然还有肌肉强劲的土鸡做的土鸡煲和用竹子来做的竹筒饭。
郭洞的地形确实独特,三面山环如障,犹如福地。双溪汇注,天赋灵性。难得北面留一平地,远处又有左、右青山相拥,恰好应了"狮象把门"之说。双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流,于是一座回龙桥跨溪而建,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
关于这座建于元代的郭洞历史最长的建筑,另有一段传说,回龙桥原称石虹,先人告诫,石虹不能垮,"其桥既坏,村中事变频兴,四民失业,比年灾浸,生息不繁"。又有形象术者称"桥为艮象,下急而上冲其势,弛弓将西而东不利于宫","山为龙山,住则龙回,桥不可废。
堰水作桥,龙回气聚……"于是村民着眼于地利,缘根于卦象,选址建桥。此后,此桥毁了修,修了毁。乾隆年间,在拱桥顶上建石柱方亭,此增加了美观。十里外的石苍岭,北山上的塔和这座回龙桥几成一条直线,可见古人看风水造形势的一番苦心。
郭洞虽在深山,但世世代代崇尚教育,培育子孙立志读书,报效祖国,这成了郭洞的民风之一。400多年前,郭洞就由第8代祖荆山公创办了私塾"啸竹斋"。清康熙年间,扩大规模改为"凤池书院"并作读书歌一首"一代绝书香,十代无人续。
书不读,礼仪薄,纵有儿孙皆碌碌……"世代相传。可惜的是书院原址已毁,改建新校了。郭洞人不但学文,而且习武,村中建武馆,明清时该村114名秀才,其中35名为武秀才,还出过一名武举人。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溪郭线附近
电话:0579-87736439
门票:30元
交通参考路线:从武义汽车站进入解放中街,行驶40米;右转,进入武阳中路,行驶580米;右转,进入温泉路,行驶1.1公里;请直行,进入温泉南路,行驶6.6公里;左转,进入溪郭线,行驶4.4公里;到达郭洞古生态村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