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宁寺(大营寺)
时间:2017-08-20 10:35:26 已有
人关注
永宁寺景区攻略:
永宁寺,因地处大营,又名大营寺,为一进两院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16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南低北高,是由前殿、中殿、左右厢房、大殿、配殿、天井组成的四合五天井院落。该寺始建于明朝隆庆六年,永宁寺声名鹊起,远近闻名,每逢初一、十五,有邻近的善男信女前来寺内烧香拜佛。2012年,该寺被列为云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位于建筑群最北端,系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面阔三开间。大殿保留了穿插枋、随梁等清代典型做法,檐柱上端雀替木雕精美,保存基本完好,檐柱上端、檐枋等部位的原状彩绘依稀可辨;在其檐枋和两中檐柱上端均有雕刻和彩绘修饰。彩绘图案以花草鱼虫为主,形象繁杂华丽。檐柱上端雀替采用透雕手法,层次感强,雕工细腻。另外,该建筑五步梁用随梁,金檐之间用穿插枋,具有明显的清中晚期建筑风格。该房屋后墙中间现塑有三尊佛像。大殿前有一方形石砌月台,两侧为左右厢房,系单檐硬山顶三开间土木结构二层楼房。
大殿左右两侧各有一配殿。左配殿位于大殿左侧,为单檐硬山顶三开间抬梁式土木结构。房屋间架低矮,明间宽大、次间窄小,柱梁用木雕斗拱相连,雕刻简单写实。梁柱用材粗大,柱顶石造型简朴,两面山墙上端为木制墀头,明代建筑形制保存较为完整。该建筑大部分木构件均被后期用红漆修饰,有无原状彩绘不明。该房屋现被辟为供奉观音的场所。右配殿位于大殿右侧,为单檐硬山顶三开间抬梁式土木结构。两中檐柱上端用木雕雀替装饰,挑尖梁末端作成耍头,雕刻图案较为精细繁密。现房屋被辟为供奉山神的场所。
中殿,亦称“地藏殿”,为单檐硬山顶三开间抬梁式土木结构,明间大、次间小,间架低矮,中殿两山墙上端为木制墀头,梁柱取材硕大,梁柱间用木雕斗拱相连,雕刻图案简朴写实。中殿建筑基本保留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该建筑大部分木构件均被后期用红漆修饰,有无原状彩绘不明。该建筑现被辟为当地居民宗教活动场所,内有众多泥塑佛像。前殿为硬山顶五开间二层楼房,系后期改建房屋。前殿与中殿之间的天井现被两间后期建盖的简易房屋占用。该建筑群现被辟为当地居民宗教活动场所,内有众多泥塑佛像。
1967年至1969年期间,永宁寺前殿及中殿曾用作生产队上的羊圈;“破四旧”时,寺内50多尊佛像遭损毁;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大殿、中殿、左右厢房用作大营村小学教室,80年代用作大营村五组和六组的公房,90年代至今为当地居民宗教活动场所。另外,过去寺内有“鹿苑”长方形匾额一块,左侧落款“弟子八十老叟沐更书”,右侧落款“清雍正四年岁次丙午孟夏月吉旦”。匾额原悬挂于大殿,现被当地居民保存于私人家中。据调查,在现存的永宁寺建筑群中,右配殿和中殿具有典型的云南明代建筑风格,应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清代及晚期建筑。从去年8月开始整体修缮永宁寺,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180万元。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集中反映在同一寺中,为研究滇中地区古建筑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
位置: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永宁寺位于易门县,可先乘坐昆明到玉溪易门县的班车,再驾车前往永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