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 > 阿坝 > 壤塘县 >

茸木达棒托寺喇嘛塔

时间:2017-05-08 14:31:00 已有 人关注

棒托寺喇嘛塔共5痤,均为木石结构,内壁存明代和清初的壁画。棒托寺塔群在历史上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塔群中部保存有较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经,以较规则片石正反两面刻成,共计约10万片。石经中部为〈嘎木绒〉经(公元1438年刻制),余为〈甘珠尔〉经文。此藏文石经规模在全国藏区属罕见。

 

 
塔群中部有保存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经,气势雄伟,巍巍壮观。其规模在全国藏区亦属罕见。石经用不规则片石两面镌刻,总数50万余片,堆放于长46米、宽16米、高9.2米范围内,并按经文顺序整齐叠放。其中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刻的《嘎木绒》经置于中部,历时8年。由寺中僧人仁清达尔基所刻《甘珠尔经》,绕外围一周堆放。 
 
该石经据考为世界之最,墙面上有众多窗口,每个窗口中都有醒目的石经目录以及观世音、金刚手、文殊、莲花生等石雕神佛像与佛塔、八宝吉祥图、六字真言等精美的宗教艺术品。
 
整个石经都是在不规则的石板上用藏文印刷体精心镌刻而成,文字清晰,工艺精湛,刀法娴熟。如此庞大的石经,有共性,有个性,浑然一体,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的确是举世罕见,堪称川西北高原上的一大奇景。 
 
棒托古刹浩大的石经工程,仅露出地表的墙就长15米,宽12米,高9米许,是阿坝州乃至四川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石经墙,不仅在藏区实属罕见,就是在我国现今发现的7处石经堆中,它也是名列榜首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藏学、民族学、艺术家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者也常来此考察、研究,无不为之啧啧称奇。
 
地址:壤塘县茸木达乡东北1公里处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交通路线:从壤塘县进入罗吾塘中街,行驶270米;右转,进入岗上路,行驶280米;请掉头,从岗上路到桑珠路,行驶1.2公里;左转,进入桑珠路,行驶100米;右转,进入阿两路,行驶42.0公里;左前方转弯,从阿两路到茸木达乡,行驶340米;到达茸木达乡。
Copyright © 2017 爱行客旅游 爱行客旅游移动版 版权所有